检测项目
点燃性能检测:
- 点燃时间:临界点火时间测定(参照ISO5660-1)
- 热辐射阈值:临界热辐射通量(单位:kW/m²)
火焰蔓延检测:- 水平蔓延速率:火焰传播距离(mm/s)
- 垂直蔓延等级:火焰高度与持续时间(参照ASTME84)
热释放性能检测:- 峰值热释放速率:单位面积最大热释放量(kW/m²)
- 总热释放量:燃烧全程累积热量(MJ/m²)
烟气密度检测:- 烟雾产生率:单位时间烟雾浓度(m²/s)
- 透光率降低值:烟气遮蔽系数(%)
毒性气体分析:- CO释放浓度:一氧化碳生成量(ppm)
- HCN释放阈值:氯化氢气体检测(mg/g)
燃烧滴落行为:- 熔滴发生时间:滴落起始点(s)
- 滴落物引燃性:滴落物点燃能力评级
燃烧残余物分析:- 残炭率:残余物质量占比(%)
- 微观结构变化:表面碳化程度评级
耐火性能检测:- 持续燃烧时间:自熄后无焰时间(s)
- 极限氧指数:维持燃烧所需氧浓度(LOI值≥22%)
自熄性测试:- 熄灭延迟:移除火源后熄灭时间(s)
- 复燃倾向:多次点火复燃次数
燃烧分级测试:- 材料燃烧等级:A1至F级分类(参照GB8624)
- 火灾危险指数:综合性能评分
检测范围
1.聚氨酯发泡胶:硬质闭孔结构泡沫,重点检测点燃时间与热释放速率峰值
2.聚苯乙烯泡沫(EPS):膨胀珠粒发泡材料,侧重火焰蔓延速率及熔滴行为
3.挤出聚苯乙烯(XPS):挤塑板隔热材,核心测试烟气密度与毒性气体释放
4.酚醛泡沫:耐高温树脂基泡沫,优先测试耐火性能及残炭率
5.聚异氰酸酯泡沫:高密度喷涂发泡胶,聚焦燃烧分级与自熄性
6.岩棉复合材料:矿物纤维增强泡沫,重点分析火焰蔓延及热释放总量
7.膨胀珍珠岩发泡胶:无机轻质材料,专项检测烟气产生率与透光率
8.气凝胶隔热材料:纳米多孔结构,核心测试点燃特性及残余物微观变化
9.复合发泡胶板:多层叠加材料,侧重毒性气体分析与燃烧滴落引燃性
10.喷涂聚氨酯泡沫:现场施工发泡胶,重点测试垂直燃烧等级及极限氧指数
检测方法
国际标准:
- ISO5660-1:2015锥形量热仪测试方法(热辐射源为锥形加热器)
- ASTME84-23建筑材料表面燃烧特性测试(水平隧道法火焰蔓延测试)
- EN13823:2020单体燃烧试验(SBI方法测试热释放与烟气)
国家标准:- GB/T20284-2006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级试验方法(采用辐射板与点火器)
- GB8624-2012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级(综合评级体系)
- GB/T2408-2021塑料水平垂直燃烧试验(小火焰法测试点燃与蔓延)
国际方法与国标差异:ISO5660热辐射源为恒定锥形,GB/T20284使用可变辐射板;ASTME84侧重水平蔓延,GB8624整合垂直与水平数据。
检测设备
1.锥形量热仪:FireTestingTechnology锥形仪(热释放精度±3%,热辐射范围0-100kW/m²)
2.火焰蔓延测试仪:JianCe94标准测试台(火焰高度测量范围0-200mm)
3.烟气密度箱:NBS烟箱(透光率检测限0.1%-99.9%)
4.毒性气体分析仪:FTIR光谱气体分析系统(CO检测限1ppm,HCN精度±2%)
5.热释放率测量系统:氧消耗法装置(热释放量程0-2000kW)
6.燃烧滴落测试装置:熔滴收集器(滴落时间分辨率0.01s)
7.高温电阻炉:马弗炉(温度范围室温-1200℃,控温精度±5℃)
8.显微分析仪:电子显微镜(残余物放大倍数1000x)
9.极限氧指数仪:氧浓度控制系统(氧指数范围18%-50%)
10.数据采集系统:多通道记录仪(采样率100Hz,通道数32)
11.环境控制箱:恒温恒湿箱(温度控制-40℃至150℃,湿度20%-98%)
12.辐射板装置:标准辐射热源(热通量调节范围10-50kW/m²)
13.点火器系统:丙烷点火枪(火焰高度可调10-100mm)
14.称重天平:精密电子天平(量程0-5000g,精度0.001g)
15.透光率检测器:光电传感器系统(波长范围400-700nm)
北京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【简称:中析研究所】
报告:可出具第三方检测报告(电子版/纸质版)。
检测周期:7~15工作日,可加急。
资质:旗下实验室可出具CMA/CNAS资质报告。
标准测试:严格按国标/行标/企标/国际标准检测。
非标测试:支持定制化试验方案。
售后:报告终身可查,工程师1v1服务。
注意:因业务调整,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,望谅解(高校、研究所等性质的个人除外).
CMA/CNAS等证书详情,因时间等不可抗拒因素会发生变更,请咨询在线工程师.
合作客户(部分)
1、自改制以来和政、企、军多方多次合作,并获得众多好评;
2、始终以"助力科学进步、推动社会发展"作为研究院纲领;
3、坚持科学发展道路,统筹实验建设与技术人才培养共同发展;
4、学习贯彻人大精神,努力发展自身科技实力。